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I phone熱潮

全城近來最多人討論的必然是I phone熱潮。看看某大討論區「每天精選」的貼文便可知一二,絕無花假。就連筆者也在網上售賣的當天早上,試圖登入選購,但當然未能成功! 據聞,這是多次I phone開售以來最踴躍的,原因當然是希望藉此搵快錢。這種搵快錢的風氣不限於I phone,曾有人知道筆者做戒賭輔導之餘,對投資的風險管理有一定心得,故詢問筆者有沒有’number’。我二話不說的就建議他買I Bond

「吓! 雖說有政府擔保不會虧本,但只得三厘利息呀!」友人一臉不以為然的樣子。

坦然,賺得少令不少人「心頭高」而走向投機之路,損失非常慘重! 過去數年就是見到不少人忽視累積財富的重要,卻認同大眾傳媒所強調的高風險增值的投機。筆者曾遇過一個三十出頭有大學學歷的年青人,在數次買賣牛熊証由原本只有二萬元,倍數增長至三十萬,就這類高風險投機活動趨之若騖,結果決定全職炒股,夢想做少年股神!

「我只是想他(父親)10萬元週轉,他不單一口拒絕,還給我「黑面」,你說這是什麼樣的親情?」這身負過百萬債的年青人,筆者在與他第一次面談時,聽到他這樣的說話。


不知道這年青人是本性使然又或是沉溺賭海數載以致令道德倫理也弄不清,聽後不禁為他的父親感到唏噓。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社工不是輔導員

近日,臉書傳來一則短文,描述當社工的不應只被看作一名輔導員,理應不平則嗚,為社會公義問題發聲。看到這位仍然在求學階段的未來北斗星,不禁釋懷。原來在眾多師弟師妹中也有持守社會工作原則的赤子,對現世的不公義不公平毫不退縮。

作為一個老鬼,不得不就這個題目發表一下。

筆者較早前也撰文討論「一筆過撥款」推行後,令社會服務的「生態」完全改變,結果利多於弊。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推論面對自己的「米飯班主」,你絕不會做遺反或他不同意的事情。因此不難理解,現時社會服務機構所能夠做的,就是不給予任何意見。這是最高明亦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正如筆者在專欄曾提及,各大專院校近年十分專注社工的專業,發展不同的個案/家庭的心理治療介入手法,像推出相應學科,甚至成立輔導部門或學院等等。事實上,這種追求專業的風氣、標榜心理治療的刻意安排,十分容易讓新入行的著迷,將社工等同輔導員,而完全不感到有問題。感到可悲的是,筆者已不是第一次聽到某大學某情緒治療師的課堂是最受歡迎,且場場爆滿的傳聞,相反就從未聽過有人說很喜歡有關教授「社會工作價值」的學科。不諱言,那以「輔導為包裝」、「高人一點」的自居,往往所滿足的並非服務使用者,而是潛藏追求者內心的自卑。


看見莘莘學子的堅持固然興奮,但能否在社會洪流中站穩,不會為五斗米而甘願為奴,將助人服務變成「助人生意」,還得期待。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賭博成癮與社會

想不到會有人由於這個原因而沉迷賭博,雖然這是間接地影響,但總算特別。

黃先生受過高等教育,並在一間垮國企業身居要職,高鄭厚職之餘,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在十年前開始到麻雀館打麻雀,初時只會一星期去一次,但近年卻變成差不多隔天就必定到一次,明顯已成癮。

「縱使沒有負債,家人都十分擔心呢!

「那你自己呢?」黃先生不斷描述家人對自己的批評和感受,卻甚少說到自己的想法,不禁令筆者疑問。

就這樣,話題開始環繞黃先生內心的經驗。又不知從那裡開始,談到黃先生對現今香港社會的怨憤。

「很多時,看到那些指鹿為馬,巔倒是非的報導,真的憤怒得難以形容,但自己又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做作為社會建設的一份子,感到無奈亦無能! 妻子是一個  循規蹈矩的人,不喜歡生事,我同意,但她不明白沉默只會帶來更大的壓迫!

原來,黃先生雖然不認同妻子的想法,但亦由於愛護她,不想與她爭辯,每次只發發牢騷後便將負面情緒壓抑下去,結果導致倚賴賭博來發洩。


無論黃先生所說的是否「借口」,社會氣氛確實對大眾有負面的影響,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輔導如戰爭攻防戰

有人問「以退為進」的輔導是否就是confrontation(對質)? 筆者認為這是兩種不同層次的介入方式。

不少戒賭輔導員常以討論「賭博迷思」去引導個案思考,用意是藉此讓個案明白自己的決定是何等樣的錯誤。事實上,對於一些「食鹽多過食米」、滿有自信的人未必有效。不難想像,硬要拆解個案的頑固思想,處理不當可能適得其反,令個案對自己所相信的更加堅持。
       
筆者曾經輔導一個家住獨立屋,坐擁以億計身家,對股票及衍生工具等高風險投資甚有心得的長者。他之所以尋求戒賭輔導,主要是由於失控地每天買賣約50萬元的牛熊証,令他每天損失的多於自己能夠接受(他堅稱並非負擔不起)

當時筆者選擇以後輩身份向他討教,與他討論如何減低投資/投機的風險。事實上這就是採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引導這位長者關注他一直由於參與賭博所蒙受的損失。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那長者最後為符合「風險管理」原則而停止一切高風險投機活動,包括在下午時段主動安排一些活動,減少自己空餘的時間,以達至最佳的效果(他慣常在下午二時至三時落盤)


有時,真的不能否認,輔導就如戰爭中的攻防戰,靈活以及隨機應變永遠都是最有效的。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比地溝油還要恐佈

近日令全城最為關注的新聞,必然是「地溝油」事件簿。無論是高級食肆、大型連鎖快餐店又或筆者家附近的小小麵包餅店,想不到也受到牽連,也曾經或一直使用「地溝油」作食物出售。不知這是否可以解釋得到,為何一些不煙不酒的人會患上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症),難道就是由於經常進食用劣質原材料製作的食品有關?

另一件令筆者感到驚訝的是,滿以為製造這類「地溝油」的生產商必定是為了降低製品成本才做這些損人的勾當,誰不知這門生意非旦沒有可觀的利潤,更是平均每年虧損約一千萬港元。所以有人猜測,幹這些損人利己生意的原因,可能與食油生產是這生產商「發跡老本行」有關,所以縱然虧本也因「有感情」而「死頂」下去。

這種理解與筆者多年來接觸的病態賭徒家人的情況很相似由於賭徒是自己親人,就算明明知道不斷為他們還債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仍然由於「親情」而漠視實際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與一位父親討論有關他的兒子因賭而虧空公款的對話:「我就算死也不會讓兒子坐監!」從父親鏗鏘的語調中,可以看出他有多大決心。


坦白說,筆者每次想到這類人都不免感到有點心寒 ─── 原來人在看似理智但其實絕不理智時是最恐佈的,恐佈得連最基本的道德責任也全然忘記。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MPF用作還債

「有無攪錯? 用我自己啲錢都有罪?

亞明怒氣沖沖,一臉不服的神情,正因為未能取出已累積數萬元的MPF還債,以解決燃眉之急。

無可否認,亞明的情況確是令人著急! 二十多年的賭博生涯,大小型銀行以至大部份持牌的財務公司無一沒有嘗試借貸。當然,大家一定可以想到,亞明最終因「爛數累累」而轉移向二、三線財務公司、甚至非法的「貴利」借高利貸。然而,當高利貸也無力償還,加上擔心「走佬」出現不能承擔的惡果,唯有向供款多年的MPF「求救」。可是按香港法例,只有40多歲的亞明既不是永久離開香港工作,也並非被診斷為永久傷殘人士,未到65歲均一律不能領取自己的MPF

在病態賭徒之中,像亞明這樣的例子十分常見。然而,筆者所關注的並非供款者能否在艱難時期取用自己的MPF,反而是MPF這類「儲蓄計劃」是否真的能夠幫助那些本性懶散、「日日清」、「有幾多用幾多」,對年老生活完全「闊佬懶理」的人。


曾有朋友打趣地說:「若這些人到了65歲,一旦取了MPF供款,相信沒多久就會花光,最終又是倚賴政府,領取綜援金!」因此,若MPF制度是為了幫助這類人,只會註定遭人狠狠的批評。要知道,硬要強迫本身沒有儲蓄習慣的人去為自己數十年後的生活作準備,猶如向和尚借梳,成為笑話。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以退為進輔導的考慮

「以退為進」的輔導並非什麼新奇的方法,但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果效。簡單來說,就是輔導治療師表示對當事人困擾多時的問題已無計可施,邀請案主接受現實!

曾聽過家庭治療大師Salvador Minuchim一個十分有趣的輔導經歷。有一對夫婦來找Minuchim作婚姻輔導,經過多次的面談,夫婦的問題不但沒有疏解,反而越來越惡劣。在一次面談中,兩夫婦又再次為著某些問題發生激烈的爭吵。

Minuchim終於忍無可忍,無奈的站起來表示自己已無能力去幫忙他們,並請求他們離開。誰不知過了一星期,這對夫婦竟然拖著手來道謝Minuchim。原來,這對夫婦回到家後,冷靜地檢討過雙方的關係。他們想到,假如連婚姻治療師也對他們的困擾表示無能為力,如若他們希望維繫這段婚姻就必須依靠自己了。結果當然是大團員結局!


然而據筆者多年經驗,「以退為進」的輔導也有其限制及需要留意的地方,並非可以隨便使用。其中一個要考慮的,就是那人是否有足夠能力及心理準備承擔持續地被問題困擾的後果。更重要的是,作為輔導員是必須隨時對受助者作出支援,防止發展成對個案更大的困擾,以免出現弄巧成拙的惡果。

 本文擇自筆者"赤子情真"專欄